1、一輩子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終生勞作,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不能吃。眾所周知,太上老君是騎著青牛出函谷關的,他被關令尹喜留下,才鑄就了《道德經》。道經說,牛羊食草,純善之物也。所以說道家不食牛羊肉,因其「善」。
2、偶與一位老道長閑談,仙風道骨的道人夾雜著鄉音向我娓娓敘著:第一代天師張道陵123歲羽化成仙,第五代、第十代、第十三代均在100歲以上,前二十六代天師都在90歲以上。我肅然起敬,插話說,道家「養身」確有精妙之處,除了煉丹、煉氣養身之外,應該就是道文化中享譽全球的「飲食養身」了吧。可是老人話鋒一轉,你這是常人以為,依我多年參道所見,歷代天師除了煉丹、飲食方面異于常人、格外講究外,老祖天師們對「處世養生」更為注重。我愕然一驚,平靜安詳、與世無爭的老者竟有這等處世哲學,我便央求老人幫我細細解讀個中緣由,可是他只是身體北轉,微微一笑,取來一束金香,邊焚香邊自語:這些不是講的,是需要慢慢悟的。說著,敲起木魚,不再理我。

3、所謂四大葷指的就是“牛肉、烏魚、鴻雁、狗肉。”這就是張天師的四不吃,其原因據說是。
4、一輩子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終生勞作,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不能吃。眾所周知,太上老君是騎著青牛出函谷關的,他被關令尹喜留下,才鑄就了《道德經》。道經說,牛羊食草,純善之物也。所以說道家不食牛羊肉,因其“善”。
5、人們通常說:“烏魚最可惡,連自己的親生子都吃”,但道教說法與此恰恰相反,他們認為:烏魚一到產卵期,兩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見,只待餓死升天,烏魚崽最有孝心,寧可自己游入母嘴,給娘充饑,也不能讓娘餓死,精神可貴可佳,吃不得。古人一般都不食烏魚,捉到即放之。道教不食烏魚,因其“孝”。
6、鴻雁志向高遠,矢志不渝。皆為夫婦后,一心一意,即使一方死亡,另一方也貞守到最后,過“單身”生活。雌雁產卵之時,雄雁在一旁守候,如遇天敵,奮身反抗。失偶孤雁,終生獨居,處境凄涼,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該吃。道教不食鴻雁,因其“貞”。
7、古往今來,人們常說:“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終生隨主,為主效勞,不可食也。狗是人類至善至忠的朋友,為人類服務,忠心耿耿。所以道教禁食狗肉,因其“忠”。
8、龍虎山的道教文化淵遠流長,道教養“神”、“處世”養生之術更具獨到之處,我們常人雖不修道,但是也能從中汲取些許養分。
9、偶與一位老道長閑談,仙風道骨的道人夾雜著鄉音向我娓娓敘著:第一代天師張道陵123歲羽化成仙,第五代、第十代、第十三代均在100歲以上,前二十六代天師都在90歲以上。我立時肅然起敬,插話說,道家“養身”確有精妙之處,除了煉丹煉氣養身之外,應該就是道文化中享譽全球的——“飲食養身”了吧。可是老人話鋒一轉,你這是常人以為,依我多年參道所見,歷代天師除了煉丹、飲食方面異于常人、格外講究外,老祖天師們對“處世養生”更為注重。我愕然一驚,平靜安詳、與世無爭的老者竟有這等處世哲學,我便央求老人幫我細細解讀個中緣由,可是他只是身體北轉,微微一笑,取來一束金香,邊焚香邊自語:這些不是哇個(講的),要慢慢感悟個(的)。說著,敲起木魚,不再理我。
10、由于這個疑慮一直縈繞在我腦海,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特別是陪同客人到天師府游覽時,我總是格外留意觀察府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以期能從某一件事物中發現不同,并能幫我解開心中謎團,好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可是,每每總是讓我抱憾而歸。一日,我領客人漫步來到天師府后花園的百花塘,只見塘水青幽,香樟環繞,頓覺清風拂耳,仙境幻化。而當我給客人們講解到百花塘(也叫放生池)是歷代天師放生的地方,張天師有“四不吃”,有四種動物是張天師最尊敬、最推崇的,當家人捕獲或友人惠贈到這四種動物,張天師便會來這里放生時,我頓悟,我何嘗不能從張天師的“四不吃”中得到天師“處世”養生、長生的真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