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信佛之人,常說不信命,就是這個道理!通過修持《長壽經》,可以把原本命中不好的因緣、定數,修改過來,往好的方向走。
2、就算讀不懂經文意思,也沒關系。佛祖從來只是要求我們讀誦,沒要求我們背誦,更沒說必須每個字都理解!

3、《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是佛陀留給末法時代眾生的一部殊勝佛經。為了避免末法時代人們遭受最重、最多的墮胎殺業,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慈悲地在提前開示了墮胎的種種罪過,為末法時代的菩薩如何救護諸童子、胎兒,如何得到長壽滅罪的種種功德,為那些造重殺業的無知父母提供了一盞從地獄走向光明解脫道的指路明燈。
4、今天讀《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第五天,根據昨天學習的念《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時不要閉眼,容易昏沉,所以就在讀完經后念《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給嬰靈聽,半睜半閉眼時眼前有兩個黑色的小影子一直在眼前晃悠,忽高忽低,隨著眼珠動也動,然后《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越念越多時眼前出現好我透明的東西,密密麻麻的,還在動,隨著《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越念越多,這些透明的小東西也越來越少,最后慢慢消失,但那兩個小黑影還是在眼前,《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總共也就念了二百遍,由于是用十念法念的,沒有計準確的數目,念了佛珠兩圈吧大概,就停止念了,把眼睛睜大那兩個黑影還在然后隨時視線的轉移也慢慢地消失了。
5、通過以上的講述我們可以知道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感應,其實念誦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也能夠為我們破除心中的煩惱和陰郁,使我們在修行時更加的快速和專注,而且通過念誦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還可以幫助我們遠離一切的傷害,同時還要知道念誦佛說長壽滅罪陀羅尼經的好處。以上如有不正確之處請多多包涵。
6、我兒子今年10歲了,10年前的五一節,那時還未有黃金周,五一好象只休一天,那個月的YJ也未曾到,一早起床,發現內褲有幾點血跡,也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是預感吧,拿驗孕棒驗后發現是懷孕了,當時我和LG是嚇呆了,馬上打的去海珠區婦幼,經過一系列打針吃藥的保胎過程,依然每天都見血,大概到了6周,醫生見不是辦法,就讓我去照B超,結果當時B超醫生說已是一個死胎,那一下子,真是六神無主了,哭著去見主治醫生,,醫生當時問我是不是把他流了,我真的不舍得,問醫生可不可以遲些決定,就這樣茫茫然地回到家,剛好我妹從大佛寺回來看我,帶了本<<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我很誠心地讀誦了一遍,之后睡了一覺,醒來后覺肚很疼,去洗手間排了一大堆黑色污物,神奇的是,自此沒有見紅了,過了兩個星期再照B超,這次醫生問:胎好好的,為什么要來照?”
7、后來,兒子出生了,到了10個月左右,出現了一次大腹瀉,河南醫院,兒童醫院天天跑,但是病情一點好轉都沒有,看著活潑的兒子一天天萎靡下去,做媽媽的心焦相信各位都能體諒到,這樣過了8天,兒子幾乎什么都不吃,喝的水都拉出來,那一天,我把他放在床上去忙點家務,過了一會兒去看他,只見我怎樣放下他的,他就怎樣坐著,一動不動,當時我就抱著兒子嚎啕大哭,這時又想起了<<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翻出來誠心讀誦,之后.兒子能吃點粥了,第二天就沒有再拉過,我把藥也停了,兒子又一天天紅潤快樂起來.
8、過后我專門為這夢問兒子跟女朋是否有過墮胎行為。兒子回答說沒有但他神情有些疑惑,我也專門為這孩子念佛回向,又有一次夢見一大幫嬰兒爬在我臥室的窗戶上往臥室里看,時不時發出一陣陣的笑聲。再一次有兩個一男一女的孩兒,他倆拉住我左右手指著兩個女人,示意這兩個女人是他們的母親,這兩個女人其中一個是我丈夫的二姐,另一個是我的堂妹。接下來經常夢見我或者丈夫在走路時,時不時有小孩來拉住我們的手一起走。曾有兩次晚上誦經時聽到輕聲的二胡聲。還有一次晚上誦經時聽到好幾個孩子閣閣閣的笑聲,待我誦完經已是晚上10點,當我起身前后門觀察時只見一片漆黑,況且六樓上哪來孩子?我誦經的這段時間女兒告訴我她身上的弟弟已走了一個。這些都在我發心印《佛說長壽災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和讀誦此經的感應。作為佛弟子我不敢妄語,深知佛弟子打妄語要罪加三等。
9、春節期間,有一天妻子對我說,你看我的耳朵上怎么長了個黑痣?易經里說:動必有因。妻子這樣問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我用手機上的軟件起了一個六爻時間卦(我學周易預測十幾年了,是看《了凡四訓》后才學習佛法的),具體卦忘了,只記得是胎爻午火沖世爻,還沖伏神子孫子水,因為我和妻子都屬鼠,那么豈不是沖了我和妻子的屬相,又沖了孩子?沖代表仇恨,胎爻代表孩子,綜合分析是我們墮×.胎的孩子還在恨我們。回想起年前做的夢,那個男孩也許是代表墮×.胎的孩子(2005年到現在已經7年了)。
10、前幾年就請了《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只是偶爾讀過,并沒有認真學習。現在又找出這本經,開始為孩子讀誦。原本以為讀上幾遍孩子就會超度成功的,于是起卦預測,可是測了幾次,孩子都沒有得到明顯的利益。于是發愿至少讀50遍,然后視情況再決定是否繼續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