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是我們歷史上的一塊瑰寶,不僅在各個朝代起到重要的航運作用,更是讓后世子孫都見識到了古人的智慧與強大,無不為其驚嘆。那么大運河是哪個皇帝修的?大運河在哪個城市?大運河是哪個朝代修建的?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運河是哪個皇帝修的?

1、大運河是隋朝的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大運河的開通,自此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中國大運河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8個省市。現在一致認為,運河的萌芽時期是春秋吳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
2、隋煬帝為加強與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聯系,下令開鑿了通濟渠、永濟渠,并重修江南運河,疏通浙東航道,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成了從南方重要農業產區直達中原地區政治中心和華北地區軍事重鎮的內陸水運交通動脈。元朝時期,由于政治中心的遷移,忽必烈組織開鑿了會通河、通惠河等河道,將大運河改造為直接溝通北京與江南地區的內陸運輸水道,形成中國大運河的又一次大變革。至此大運河的基本格局形成。
大運河在哪個城市?
大運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那么在京杭大運河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哪些城市可以稱之為運河之都呢?目前公開報道和宣稱的城市之一是江蘇淮安。江蘇淮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并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
大運河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京杭大運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春秋時期),完工于隋朝,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年歷史。京杭大運河最初的作用是為運輸軍隊、糧草等軍事行動服務,如京杭大運河最早的雛形——吳王夫差所開鑿的邗溝最主要和直接的作用即是運輸軍隊北上討伐齊國,而隋朝統一中國之后,京杭大運河的作用逐漸轉為經濟、政治和文化等諸多方面,成為連通中國南北的交通要道,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