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樂不思蜀的故事,可惜當年劉備打下的天下,居然最后敗在自己窩囊的兒子手上,而且作為別人的“玩物”,絲毫沒有一點復國之意。那么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誰?樂不思蜀為什么左右皆笑?樂不思蜀為什么是非條件反射?現在就讓小編為大家一一揭秘吧!
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誰?

1、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劉嬋,劉禪是蜀漢末代皇帝,小名阿斗,是漢昭烈帝劉備的兒子.劉備駕崩以后,劉嬋只會吃喝玩樂,不管國家政事,一直都是諸葛亮幫忙。后來諸葛亮去世了,魏國攻打蜀國,劉嬋自愿投降,帶著大臣去了魏國。而亡國之后,劉嬋就這樣庸碌的度過了晚年,也是被定義為一個沒有政治抱負的人。
2、成語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后主劉禪,劉禪是劉備與甘夫人的兒子,是劉備的長子,一共在位41年,蜀滅亡后,被封為安樂公。甘夫人因為晚上做夢的時候夢見自己吞下了北斗星,并且這個時候又有了身孕,所以劉禪的小名才叫阿斗的,劉備登基之后劉禪被立為太子,之后繼位成為蜀漢后主,得到諸葛亮的輔佐,但是在位后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樂不思蜀為什么左右皆笑?
笑的原因無非有兩點:一笑劉備亂世英雄結果兒子劉禪這么傻、不爭氣。二笑主要是以司馬昭一幫勢力為主,他們笑蜀漢后主就這個樣子,那就不會有什么作為去威脅他們了,當時司馬昭不是還說了一句“如此,我無憂矣”。最后司馬昭認為:以往的亡國之君都是不忍屈辱最終自盡,而且劉嬋還能在敵方作樂真的實屬愚昧癡呆,根本不足以為患,所以之后也是沒有再在意他。
樂不思蜀為什么是非條件反射?
因為非條件反射雖然也是后天養成。但與條件反射不同的是,它是屬于自然條件反應,不受條件約束。樂不思蜀的意思是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而如果是條件反射,屬于后天養成,是條件觸發反應。受刺激源約束,有定向模式即基本規則,而樂不思蜀屬于持續的,不需要刺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