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被我們中華民族稱為母親河,千百年來孕育生長在中華這片土地的人們,既是世界的大河之一,也我們中國的第二條長河。那么,黃河發源地在什么地方?黃河為什么被稱為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為什么是黃的?現在就讓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吧!
黃河發源地在什么地方?

1、黃河發源于青海省的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所以黃河的發源地在青海省,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等9個省區,最后流入渤海,干流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萬平方公里。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于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
2、黃河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發源地產生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而值得一提的是,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后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黃河為什么被稱為我們的母親河?
在數千里的黃河流域,由于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里。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來的西漢、東漢、隋、唐、北宋等幾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其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為什么是黃的?
黃河的水是黃色的原因:因為黃河處于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全是黃土區,長時間以來的風化導致黃土高原的土質松軟,顆粒分明,所以每次黃河一旦漲潮和落潮都會將兩岸邊上的黃土帶入黃河水中。等到退潮后,再經過風干和新的沙塵的到來,周圍又形成新的土堆,這樣反反復復的進行,導致黃河的水一直是黃色的,是比較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