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原本是一個行政區域,可是后來為了兩地的發展,才以湖為界,將兩地劃分開來,形成了現在的兩個省份,所以很多都好奇它們名字中的湖到底是哪個。那么湖南湖北的湖是指什么湖?湖南湖北為什么要分家?湖南湖北為什么稱湖廣?現在就讓小編為大家一一揭秘吧!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什么湖?

1、分離湖南湖北兩省的“湖”,它便是大名鼎鼎的洞庭湖。此湖位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益陽、常德等10余個縣市,總面積達到2579.2平方公里,總容積達到220億立方米,在古代被稱為“八百里洞庭”,氣勢驚人。故而洞庭湖成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著名的魚米之鄉。其實直到清朝中期,湖南湖北都是一家人,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湖廣”。
2、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和重湖,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汩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湖南湖北為什么要分家?
因為湖北在歷史上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很久以前襄陽其實是全國的交通樞紐。當時的官員想要從南到北走的話,必須經過襄陽這一地方。而隨著大運河的誕生和時代的發展,人們的交通越來越便利,武漢就取代了襄陽原有的位置,成了當前的全國交通樞紐。由此來看的話,湖北有自己的發展,作為交通樞紐之一,武漢和襄陽都有相應的發展,如果不把湖南和湖北分開的話,那么具體的發展大方向很難確定。
湖南湖北為什么稱湖廣?
因為湖南和湖北成一體始于元朝,朝是根據軍事行動設置行省的,根據軍事行動的變化,元朝的行省也頻繁轉變,一直到元中期之后,才漸漸形成比較穩定的一中書省(中央相關主體直轄區)和十個行中書省的格局,這湖廣行省,就是十中書省之一。元朝的湖廣行省確實和“廣”搭邊,穩定后湖廣行省其轄境大概相當于現在的湖南大部,廣西,海南全部,貴州省大部和湖北、廣東的一部分,重慶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