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墓地,那么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園?十三陵為什么沒有被清破壞?帶著這些疑問,跟小編來一探究竟吧。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園

1、十三陵包括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目前只有長陵、定陵、昭陵對外開放。
2、十三陵地區最有名的陵園要數景仰園,位列33家合法經營性陵園之一,是33家經營性陵園之中唯一在十三陵地區的陵園,可以說風水上最好的陵園。其次還有德陵公墓、盤龍臺公墓兩家公墓都處于德陵,價格較為便宜。最后還有個樹葬陵園,山京溝紀念林,是北京最早的樹葬陵園。
十三陵是誰的墓地
明十三陵是明朝(1368-1644)十三位皇帝的陵寢建筑群,是十三位皇帝的墓地,7座妃子(太子)墓外,還有一座太監墓。清十三陵和明朝十三陵一樣,也是埋葬了十三位清朝的皇帝,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清十三陵并不是指一座陵墓,而是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的統稱。清朝原本只有十二個皇帝,但是慈禧太后掌權四十余年,且她的陵墓規格是以皇陵的規格打造,因此慈禧太后的定陵也被列入清十三陵之中。
十三陵為什么沒有被清破壞
挖陵墓的動機,首先是財政原因,其次是政治原因。在清相關主體前期前幾個開明的皇帝,例如康熙乾隆等,都是比較尊重明朝的明君的,康熙還親自去朝拜過朱元璋的陵墓呢,所以是統治者會對十三陵實行保護政策。而后期了,在鴉片戰爭前,清相關主體還是不算貧窮到挖十三陵來支援財政,而且清朝還是比較保守的,所以堅持前代明君的政策,而且那么大膽的去挖十三陵肯定會受到譴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