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文學作家有很多,但是讓人們印象深刻牢記于心的卻始終是那些人,例如:魯迅、梁秋實、老舍等,其中老舍的結局讓人唏噓不已。老舍為什么投湖自盡?老舍有什么的稱號?老舍為什么沒得諾貝爾文學獎?想知道真正的答案嗎,快來和我一起去探索吧!
老舍為什么投湖自盡?

1.老舍遭到中學生紅衛兵“斗爭”和毒打以后,還面臨將要來到的更多的暴力折磨,他在這種境況下投湖自殺;身為作家,他死前卻未留一字遺書;他的尸體被火化后,當局不準留下骨灰。另外,他所遭到的迫害和死亡不是孤立的個案。同一時期,北京有數千人被“斗爭”而死--實際是在“斗爭”過程中被打死,還有一大批人象老舍一樣在被“斗爭”、毆打和侮辱后自殺。
2.老舍投湖,因為這個世界已經在肉體上不容他。他已經在前一天遭到了殘酷的暴力性的所謂“斗爭”;這一天他如果從湖邊轉去機關,他顯然會在那里又遭到毒打,整個北京城的打人風,那時正方興未艾;他面臨的將是漫長的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虐待和侮辱;甚至在老舍死后,當局連他的骨灰都不準存放。
老舍有什么的稱號?
老舍被譽稱為“人民藝術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因為老舍生于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
老舍為什么沒得諾貝爾文學獎?
老舍有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據說因為死了不頒獎。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原館長、現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舒乙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雖然外界一直稱父親老舍為“人民的藝術家”,但父親卻從不稱自己為“作家”,而是“寫家”。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程序也很復雜,先是由國際著名學者進行提名,被提名者可能有幾百人,然后層層篩選,最后剩下5位候選人,再由評選委員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了最后5名還有他;秘密投票結果,第一名就是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