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月三歌會嗎,在那一天會有男女情歌對唱,愛情的氣息四處游蕩。那么三月三歌會是哪個民族?有的民族為什么不能吃豬肉?民族為什么會消亡?這些問題你知道答案嗎,我們一起去尋找真相吧。
三月三歌會是哪個民族?

1.農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2.三月三主要是廣西地區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廣西地區的壯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都會慶祝的一個節日,每年專門舉辦規模很大“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歌節又稱為“歌婆節”、“歌圩節”。歌圩節又叫“三月三”、“歌婆節”,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除農歷三月初三,春節、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滿月、喬遷等時節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趕圩路上歌逢對手時,也可形成臨時歌圩。
有的民族為什么不能吃豬肉?
因為回族很講究飲食衛生,注意淋浴(換水)和洗滌?,F在回族不僅禁吃豬肉,而且還禁養豬,甚至從思想意識和感情上反感和見不得豬。有些回民見了豬就背轉過臉,有些嗅到豬肉味就惡心、嘔吐。碰到賣豬肉的鋪子、飯館,就趕緊躲開。凡是做過豬肉的鍋、碗、盆、筷、案板等一律不用,也不去接觸。
民族為什么會消亡?
民族文化越弱,民族凝聚力就越弱,如同一盤散沙。民族文化一旦消解,則民族將走向消亡。中國歷史上的某些民族,由于不注意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最終從歷史舞臺上消失,典型的例子是契丹。契丹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國號遼,曾長期與北宋政權對峙,影響很大,以致俄羅斯語中的“中國”一詞,就是“契丹”的音譯。契丹人在與周邊民族交往的過程中,不注意固守本民族文化,盲目追隨其他民族的文化,久而久之,民族內部沒有了彼此認同的核心,盡管契丹人的后裔還生活在我們這片土地上,但作為一個民族,已經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