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語文課文都有著很深刻的意義,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也能感悟到其中的內涵,從而塑造三觀。那么千人糕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千人糕為什么叫千人糕?千人糕原文是什么?這些問題你知道答案嗎,我們一起去尋找真相吧。
千人糕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千人糕》這篇課文向我們揭示了做成功一件事,只有共同勞動,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也表達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主題,告訴我們任何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只有大家一起努力,互相合作,才能夠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2.《千人糕》這篇課文通過爸爸給孩子講述“千人糕”,讓孩子明白了“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的道理,通過簡單的對話向我們揭示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主題。苦也好,累也罷,勞動不僅有關人的健康和智慧,也有關人的快樂和美好。勞動使我們生活豐富多彩,勞動鍛煉和造就了我們人類。人的偉大其實就在于會勞動、能勞動和愛勞動。沒有勞動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能體現勞動的生活是充滿幸福的。
千人糕為什么叫千人糕?

千人糕來歷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教科書(2018年春季修訂版)新入選的課文《千人糕》所提到的詞,本文通過爸爸給孩子講述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糕中的米是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糕中的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就算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需要很多人的勞動。如果缺少了這中間的哪個人,糕就不能我們嘴里,所以這糕叫做千人糕,是由很多人共同努力才做出來的糕。
千人糕原文是什么?

一天,爸爸對孩子說:"今天我們來吃千人糕吧。""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問。"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孩子想: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爸爸端來一塊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時吃的糕沒什么兩樣。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孩子急忙嘗了嘗,笑了:"這就是平常吃過的米糕嘛!您給我買過。"爸爸說:"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這糕是怎么做成的嗎?"孩子說:"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還加了糖。"爸爸說:"是啊,大米是用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農民種稻子需要種子、農具、肥料、水……"爸爸接著說:"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勞動。"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說:"你看,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孩子聽了爸爸的話,仔細想了想,說:"爸爸,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