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好詩了,這首詩有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不僅極具生命的色彩,還高度地用美麗的辭藻還原了江南之春色。那么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誰?春江花月夜是什么樂器演奏的?春江花月夜是什么詩體?現在就讓小編來和大家一起一探究竟吧!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誰?

1、《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這首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富有生命氣息的清麗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之夜的景色,如同月色照耀下的長江畫卷,同時又寄寓著游子思歸的苦悶。張若虛,揚州人,初唐詩人,這篇有孤篇壓倒全唐的詩篇,全篇借景抒情,情與景,是中國山水文化的集大成者,相信讀過《春江花月夜》的人,沒有一次不被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色所打動。
2、《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張若虛,是初唐時期一位背影模糊的傳奇人物,他的詩作只有兩首,被收錄在《全唐詩》中,這個離愁別恨、相思柔情于一體的春江花月夜,與他的一段感情經歷有關。春江花月夜》是樂府吳聲的曲名,相傳是南朝陳后主所作,原詞已不復存在,《舊唐書·音樂志》中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后庭花》、《堂堂》,并陳后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于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
春江花月夜是什么詩體?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詩。《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創作的七言長篇歌行。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樂器是琵琶,后來又采用古箏演奏。現在大多是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全曲由引子,主題樂段,主題的八次變奏及尾聲構成,是一道獨具特色的變奏曲。這種曲式由一個音樂主題樂段作基礎,其它各段運用各種變奏的手法加以變化,豐富音樂的表現力,推進了音樂的發展。手法細膩,深刻地從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樂曲主題內容,塑造音樂形象。樂曲通過優美質樸的抒情旋律,流暢而富有變化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各種演奏技法,像一幅動人的長卷山水畫,貼切的表現了樂曲的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