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生活尊貴至極,很多人都好奇皇帝的人生,也好奇皇帝和自家親戚的稱呼,那么皇上的姐姐怎么稱呼?皇上為什么都不長命?皇上為什么稱自己為朕呢?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皇上的姐姐怎么稱呼?

1.如果是皇上稱呼就叫皇姐或是長姐,其他人就稱呼為長公主。長公主一般為皇帝嫡女或有功的皇女皇姊妹與皇姑,自東漢之后,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姐妹稱為長公主,姑母為大長公主。得寵的長公主位高于一般嬪妃。周朝稱天子的女兒為王姬,宋徽宗時,因蔡京建議,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稱號,改“公主”稱“帝姬”,長公主隨之稱為“長帝姬”。
2.根據朝代不同,皇上的姐姐可稱為公主,長公主,王姬,帝姬,長帝姬等。在中國古代,公主的封號通常有三種:以郡縣名:稱某某郡(縣)公主,如新城公主、館陶公主、長樂公主、平原公主、平陽公主等。但此處的郡公主、縣公主仍是公主,而非“郡主”“縣主”,最常見的封號種類。以國名:如寧國公主,霍國公主、岐國公主、陳國公主等,在以美名:以各種褒義詞命名,如太平公主、文成公主、藥茶公主、寧定公主等。
皇上為什么都不長命?
大多數皇帝的生活都提心吊膽的歲月里,怕下面的人搶皇位,怕親戚搶皇位,弄得心力交瘁;還有皇帝本身就生于戰亂,被射中一箭,回來年年發病最終病發而死也是常有的事;至于那些小皇帝們,自己的命運都無法主宰,談何長壽呢。另外,影響皇帝長壽的因素還有縱欲、基因等,比如王朝末期皇家大宗總是生育能力不強,甚至連繼承人都沒有,只能找小宗過繼,而王朝末期皇帝常常短命或許也與此有關。
皇上為什么稱自己為朕呢?
秦始皇規定皇帝叫自己為“朕”,之后除了皇帝以外沒有人可以用“朕”這個名字。從那以后,“朕”一詞的特殊含義就被固定下來,成為歷代帝王的專有名詞。在《史記·李斯列傳》中有記載。從當時頻繁出現的幾個第一人稱代詞中,“余(予)”作為自己的代稱有自我謙卑的含義,是一種普通的自我稱謂,沒有特殊的含義。而“朕”具有尊稱的形式和尊敬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