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是我國制定的一種為農事服務的歷法,是勞動人民的智慧。那么雨生百谷說的是哪個節氣?節氣是如何規定的?節氣為什么是24個?你想知道其中的答案嗎,快來一起看看吧。
雨生百谷說的是哪個節氣?

1.雨生百谷說的是谷雨。谷雨時節,在中國南方地區,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秦嶺-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區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由于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谷雨節氣后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同時天氣轉溫,室外活動增加。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2.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正所謂"春雨貴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谷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節氣是如何規定的?
陰歷是根據月亮的圓缺變化制定的,可以直接反映出月相情況,但由于偏差的積累,不能反映四季變化;陽歷史根據太陽的東升西落和與黃道德夾角等因素制定的,可以準確反映一年四季的變化,現行的公歷就是陽歷的一種。24節氣是按農歷計算的,而且在公歷上較為固定,由于月亮繞地球一圈大約是29.5306日,而中氣(24節氣平均每月2個,第一個叫節氣,第二個叫中氣)與中氣之間平均為30.4368日,相差近一日,這樣中氣(氣節也一樣)在農歷月中的日期每個月就向后推遲近一日,當中氣推遲到下個月時,這個不包含中氣的月就是上個月的閏月,沿用上個月的名稱,只是在前面加個“閏”字。
節氣為什么是24個?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分別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