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很多的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的同胞給人一種能歌善舞、愛唱山歌的印象,因為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的特色和風俗習慣,而飛歌就是一個極具特點的民歌形式。那么飛歌是哪個民族的山歌?飛歌是什么意思?飛歌恰央是哪個民族?現在就讓小編和大家一起一探究竟吧!
飛歌是哪個民族的山歌?

1、飛歌是苗族的山歌。苗族流行的飛歌,是貴州當地苗族的一種主要山歌,這種山歌豪邁奔赴,唱時聲振山谷,而且這種山歌還是freestyle的,也就是現編現唱的,通常在喜慶的場合唱得時候居多。苗族民歌根據其內容可分為游方歌、酒歌、苦歌、反歌、喪歌、勞動歌、時政歌、兒歌、謎語歌等幾類,曲調各不相同。
2、飛歌是來自苗族的一種歌曲。飛歌是流行于黔東南的一種特別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聲歌唱,其曲調高亢,豪邁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點,其內容有情歌、時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等。各種民歌形式有傳統的歌詞,也有即興編唱的內容。飛歌結構簡單,旋律多半是由三度和六度音程組成,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
飛歌是什么意思?
《飛歌》是苗族歌曲的一種,流行于臺江、劍河、凱里等一帶。以臺江施洞地區歌曲最為優美。飛歌的音調高亢嘹亮,豪邁奔放、明快,唱時聲振山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種歌曲多為青年婦女所唱,有時,青年男子也唱,獨唱較少。每逢農歷三月十五的姊妹節、五月的獨木龍舟節、十月的過苗年、苗家婚嫁等節日喜慶活動,一般都會唱飛歌來表達喜悅和歡慶之情。
飛歌恰央是哪個民族?
飛歌又稱為恰央,是中國苗族地區的山歌,流行語貴州臺江、劍河等地區,每首大多在三十句左右,在曲調上有固定的譜子,拍子的節奏方面也是固定的,但是在演唱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情境自由發揮。飛哥常見的曲調有掛丁、凱棠、灣水等。每首《飛歌》基本上都在三十句左右,多數為五字句,但也有三字句、八字句等,在曲調上有固定的譜子,節拍的長短和快慢方面格式也是固定的,不過在演唱的時候可以自由發揮,這樣更能表示當時的情景和內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