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氣死人不償命”,這是民間的話。但是把人氣死了真的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嗎?很多深受老師折磨的學生都好奇過一件事,那就是把老師氣死違法嗎?違法和犯罪有什么區別?違法有案底嗎?針對以上三種疑問,跟小編來一探究竟吧。
把老師氣死違法嗎?

1.氣死人是否負法律責任,要看你的語言、行為是否有侮辱性質;你的語言、行為是否會使一般人血壓升高,腎上腺素增加;你是否知道對方年老或者可能有心臟病等疾病。一般都是通過上面的情節來判斷的。有以下情況:一是行為人明知對方精神脆弱、生理有疾,可能會被氣死,而故意追求氣死對方的結果,那么這種以“氣”的行為方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即構成故意殺人罪。二是行為人主觀上存有過錯,但不具備追求對方死亡的目的,在糾紛中惡語傷人,侮辱刺激對方,進行精神干擾,這種情況下的“氣死人”,本質上構成民事法律調整的侵權行為。
2.如果是實施了一般的罵人行為,但不存在強烈的、刺激性的侮辱、辱罵或者推操他人的行為的,氣死人是不犯法的。但如果是以侮辱和誹謗的形式,或者明知對方患有重大疾病仍用語言或者行為刺激對方致使對方死亡,以及主觀上具有氣死對方的故意,且實施了導致對方生氣的行為的,則是犯法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這些行為可能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甚至是故意殺人罪。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違法和犯罪有什么區別?
性質不同: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行為,但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即違法行為是包含犯罪行為的。違反任何法律法規都構成違法,但是只有在違反刑法時才構成犯罪。概念不同:違法,是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犯罪,比違法更嚴重,是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并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違法有案底嗎?
如果是被人民法院作出了有罪判決的,那么就會有犯罪記錄,是需要在自己的檔案上記錄自己的犯罪行為的。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檢察院和司法行政機關分別負責受理、審核和處理有關犯罪記錄的查詢申請。上述機關在向社會提供犯罪信息查詢服務時,應當嚴格依照法律法規關于升學、入伍、就業等資格、條件的規定進行。辯護律師為依法履行辯護職責,要求查詢本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記錄的,應當允許,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被執法機關依法封存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