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最早釀酒的國家,有著悠久的酒文化,與酒有關的故事更是舉不勝舉。
關于酒的起源,中國古書上有多種說法。一種認為這是黃帝創制 的;一種認為是在夏禹時期一個叫儀狄的人發明的;也有人認為釀酒 的祖師是杜康,但杜康是何時人,卻無法考證。今天,我們認為,釀酒工藝是祖先在生活實踐中逐漸掌握發展起來的,不能僅僅歸功于一人。

在原始時期,可能由于野生果實腐爛,它含有的糖分遇到空氣中 或附著在果皮上的酵母菌,發酵而產生了酒的成分。這種經過發酵而 帶有酒味的果實,成為原始時期人們喜爰的食物。人們對此發生了興趣,逐漸認識到產生酒的規律,并試圖掌握它,不斷改進和完善這一工藝,這樣就逐漸產生了釀酒工藝。
從今天出土的大量殷商時期的酒器,可以看出在我國殷代,釀酒業已繁榮。當時多用種谷物釀酒,甲骨文中對此也有記載。
周朝的釀酒技術進一步提高。當時使用"曲"、"蘗"兩 種發酵劑。谷物經發芽、糖化、由淀粉轉為糖,蒸煮后遇到酵母菌,就發酵而生成酒。這種發芽而糖化的谷粒就叫做"蘗"。后來人們把 淀粉糖化與酒化兩個步驟結合在一起進行,先將谷粒蒸熟或弄碎遇水就不會發芽,放置時間一長,遇到自然界的霉菌表面就漸漸發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