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鳥能飛,小鳥們等羽毛一干就能下地行走,第二天即可下水游泳,4-5天后就很活躍了,但主要還是依靠吃成鳥嗉囊里分泌的乳狀物來生存。到了兩個半月的時候,幼鳥能夠學會飛翔,一年后體形幾乎同成鳥一樣大了,但體色仍然是灰色的,直到第3年才能變為紅色,達到性成熟。而目前它們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了,其中易危的有1種、近危的3種、低危的2種。

都知道火烈鳥是群居動物,上面提到它們主要靠濾食藻類和浮游生物為生。但它們不吃魚,不僅不吃,害怕魚類!所以你會發現,火烈鳥經常出現的鹽水湖中,幾乎沒有魚類的蹤影,不僅僅這樣的水域不適合絕大多數的淡水魚類生存,更因為魚類會跟火烈鳥爭奪食物,而它們性格隱忍、溫順,才不愿意和魚類為了爭奪食物而掀起“腥風血雨”!所以如果湖中有魚,它們便立刻展翅遠遁,尋找一個沒有魚的湖當做棲息地。
而在非洲的小火烈鳥群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鳥群。在面積僅有13,939平方公里的中美洲的巴哈馬,就棲息著多達5萬只以上的加勒比海紅鸛,甚至多達10萬只以上聚集在一起。但它們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候鳥”,因為它們只有在食物短缺和環境突變的時候遷徙。遷徙中的火烈鳥每晚可以50-60公里的時速飛行600公里,之所以白天不飛或很少飛,是為了躲避猛禽類的襲擊。
而別看它們平時性情溫和,但在筑巢期間也會性格驟變十分兇猛好斗,不時因為爭奪“地盤”或搶劫巢材而發生一些小小的沖突。而在孵卵時,夫妻倆都會輪流上陣,一只孵化時,另一只就守衛在巢的旁邊。而一般火烈鳥baby的孵化過程大約在一個月左右,它們出生時的絨毛是灰色絲狀的,腿也是灰色的,嘴和成年的火烈鳥有所不同,并不是彎曲的而是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