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近視大概600多度。六小齡童12歲那年視力只有零點幾,來不及矯正了。家人特意咨詢了專家。專家說,一旦近視了,而年齡又超過了12歲就很難治愈,而且近視越早的孩子,近視度數增長越快。

六小齡童就是因為自己的高度近視影響了孫悟空的拍攝工作。《西游記》于六小齡童來說,最糟糕的不是拍戲的危險,而是眼睛無法像孫大圣一樣炯炯有神。平時看這是一片,孫悟空在那兒看,發現某個地方的這個定點,這個眼神像兩道光速一樣看上去,妖怪的這種辨認,或者是這一個果實的這種確定,都是要非常非常的準確,那么這個時候近視眼來講是很要命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孫悟空是勇敢、正義的化身,是位勇士,而《黃帝內經》里就專門有一大段對“勇士”和“怯士”的不同眼神的描述,說勇士的視線“直對而有光,堅定牢固”。近視的“美猴王”卻自嘲說,自己連跟前的男女妖精都分不清,就更甭提表現眼神兒了。近視眼的眼神看上去是散的,我們叫“眼大無神,廟里泥人”。
拍攝的時候,六小齡童最怕聽到的就是楊潔導演說“猴子,你的眼神又不對了”,本來孫悟空的化妝就需要戴面具,面部的表情沒法表現,如果眼神再出不來,孫悟空的生動形象幾乎無從談起。為了完成拍攝任務,六小齡童給自己下了練眼神的任務。為了練眼神,六小齡童給自己規定了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六小齡童早上不拍戲,我長時間的去看日出,比如從一開始盯著,很長時間,有時候能到十分鐘,二十分鐘這么盯著,一直到眼淚流下來這樣。看日出練固定看完日出回到劇組里,有人打乒乓球的地方準能找到六小齡童,他可不是乒乓球的球迷,有時候一場比賽結束了,六小齡童甚至說不上比賽結果,可他又為什么對乒乓球這么著迷呢?人在一個網的中間,頭不動,眼神看乒乓球轉,很快速的轉,練這種眼神靈活,或者上下轉,或者左右,對眼神都可以,這個眼神對孫悟空的表現非常非常重要。而到了晚上,如果不拍戲,想找六小齡童就要去不見亮光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