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的意思是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晚。這個成語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事情不及時改正。更重要的是不要一錯再錯,這樣才能防止更大的損失。

亡羊補牢出自《戰國策·楚策》,原句為:“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戰國時期,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良臣莊辛趕出了楚國。秦國則趁機征伐,很快就占領了楚都。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以此來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亡羊補牢這個成語就是根據這個故事來的,表示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補救,還不吃的意思。這個成語也告訴我們,不要對存在的失誤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失誤的產生只是意外。而是要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就及時改正,不要一錯再錯。否則時間長了,可能連最后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亡羊補牢wángyángbǔláo[解釋]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義[示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以上所陳,皆今日維系人心,~之計。”[近義詞]知錯就改[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典故]這故事出自“戰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