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比亞戰爭一觸即從2月22號啟動行動,中國在12天時間里用包12架次軍機在內138架次包機,包括1艘海軍護衛艦在內的17艘次輪船艦艇,100多班次客車,撤出36580位公民并護送他們安全回家,這次撤僑也是中國第一次動用軍事力量,還第一次為撤離公民租用35架次外國包機和11艘次外籍郵輪。

這次行動的背后,是雄厚財力的支持。中國相關主體在海路上租用了希臘、馬耳他的4艘豪華客輪(也可以說是游輪),同時在希臘和馬耳他等地租用了數幢旅游賓館臨時安置撤離僑民;在陸路上,在埃及和突尼斯兩線租用了近百輛巴士用于撤僑。盡管現在是希臘、馬耳他的旅游淡季,盡管局勢的動蕩使得埃及、突尼斯的旅游業很不景氣,但是,也不會有人肯做義務勞動,撤僑行動必然有資金實力做基礎。
屬于撤僑范圍的人員很廣,以2011年利比亞撤僑為例,包括所有在利比亞持中國護照的官員、學生、商人、中資企業人員、外派勞工、旅客、游客,以及主動要求回國避難的利比亞籍華人。
這次行動也反映了國家的強大和以人為本的治國之道,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需要救援的中國人,華人和華僑。有了強大的軍力和雄厚的財力做后盾,我們在國際政治中就會更加有分量。那時,一旦他國發生動蕩,紛爭各派就不會以打擊中國利益做為要挾,而代之以保護中國利益做為見面禮,這樣,中國在海外的投資就有了安全的保障。
自本月16日以來,利比亞爆發的騷亂及流血事斷升級,其死亡人多、暴度之嚴重,已引發阿拉伯國家聯盟和聯合國安理會相繼召開緊急會議,敦促立即結束暴行,并逐步解決民眾的合法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