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算是中強酸,屬于弱電解質。強酸主要指高錳酸、鹽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硒酸、氫溴酸、氫碘酸、氯酸,它們都有強烈刺激和腐蝕作用。

“強酸”這個概念是由丹麥化學家J.N.Broted和英國化學家T.M.Lowry提出的。他們把“酸”定義為protondonor(質子,其實也就是H+的貢獻體)。根據(jù)他們的理論,強酸就被定義為“anacidundergoesfullydiociation”(也就是可以自主完全分解的酸,比如1molHCl在水中生成1molH+還有另外1molCl-)。符合這個條件的酸一般都為無機酸。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的酸是強酸,強酸的電離使用等號,如:HCl=H++Cl-
常見的強酸:無機強酸:硫酸(H2SO4)、硝酸(HNO3)、高氯酸(HClO4)、鹽酸(HCl)、氫溴酸(HBr)、氫碘酸(HI)、氫砹酸(HAt,含放射性元素)、氫碲酸(H2Te)、高溴酸(HBrO4)、氫疊碘酸(HI3,含配離子I3-)、偏高碘酸(HIO4)、氯酸(HClO3)、溴酸(HBrO3)、氟硅酸(H2SiF6)、氯鉛酸(H2PbCl6)、偏磷酸(HPO3)、鋨酸(OsO4·2H2O或寫作H2[OsO4(OH)2])、高錳酸(HMnO4)、硒酸(H2SeO4)、高鐵酸(H2FeO4)、氫硼酸(HBH4)、氟磺酸(HSO3F)、氰酸(HOCN)、硫氰酸(HSCN)
有機強酸: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HC6H2N3O7)、2,4,6-三硝基苯甲酸(焦性苦味酸,HC7H2N3O8)、三氟乙酸(TFA,CF3COOH)、三氯乙酸(CCl3COOH)、甲磺酸(CH3SO3H)、苯磺酸(C6H5SO3H)、KMD酸(環(huán)乙硫醇磺酸,C6H10(SH)SO3H即C6H11S2O3)、乙二酸(H2C2O4俗稱草酸)、2-氯乙硫醇(CH3CHClSH,一般視為強酸)、甲酸(HCOOH,俗稱蟻酸)
超強酸:六氟銻酸(HSbF6)、氟銻磺酸(SbF6SO3H俗稱魔酸)、全氟磺酸樹酯(Nafion-H)、氯氟鋁酸(HAlCl3F,含配離子AlCl3F-)、碳硼烷酸(H[CHB11Cl11])、聚鹽酸([HCl·H2O]n)特里布爾揮發(fā)酸(HBr·HI·H2Te·13H2O,或寫作H4Ph)、ZXQ酸(CF3OH·2CrO2Cl2)、固體超強酸(如FeCl3·HClO4·SiO2·n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