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林大欽的夫人及后代:林大欽登第前即已娶了孫氏。仙都《林氏家譜》上就明載著林大欽妻妾三人,正為“敕封安人和婉孫氏”。林熙春則明確地說他在父死之后,“偕伉儷以事母,竭力備養志之奉,若忘其家之最貧”。
1.林大欽(1510—1545),字敬夫,號東莆居士,出生于潮安縣金石仙都,是明朝正德至嘉靖年間潮州一位著名人物,民間至今流傳著他許多年時聰明過人的故事。林大欽于嘉靖元年(1522)中進士,因廷試獲嘉靖皇帝賞識,特意欽點為狀元。授予翰林院修撰,負責修史工作。
2.大欽父早喪,嘉靖十四年(1535)母病,上表乞請待養,獲準回鄉。與薛侃等友朋于桑浦山寶云巖講學,著有《東莆先生文集》。墓在桑浦山麓,仙都村有“狀元第”門亭遺址。
3.林大欽家境貧寒,但讀書十分勤奮,聰穎過人。他的乳名叫大茂,傳說他在私塾讀書時,老師葉先生有意考考他,便以大茂姓名入對,出了個上聯:“竹架滿園,豈能成林大茂。”林大欽立即對道:“梅花魁首,何曾從葉先生。”葉老師深為嘆服,為之改名“大欽”。大欽,即大魁天下之意。
4.林大欽曾以《李綱十策論》奪得當年解元。父親去世后,他一面在村塾教書,一面又靠族伯接濟。嘉靖壬辰科,林大欽洋洋灑灑近萬言,一舉奪得殿試第一甲第一名,時年僅22歲。
5.林大欽淡薄名利,取狀元后便把母親接到京城奉養。在京中三年,深感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又不愿與“昏亂衰世之政”同流,加之母親不習慣北方氣候,病倒數月,林大欽便以“罹于疾且弗獲舒其志”,辭官回家,陪送母親南歸。
6.林大欽居家設講堂于華嚴山,向鄉中子弟講授六經,與海內不少名人雅士都有書信來往,磋商學問,著書立說,從此絕意仕途。著名學者翁萬達見林大欽天資非凡,出面勸說岳父將三姨許配給林大欽。嘉靖十九年(1540),林大欽的母親去世,林大欽哀毀過重,大病一場。嘉靖二十三年(1544),林大欽自覺身體每況愈下,將不久于人世,便集中精力將自己以往所作詩歌355首匯集成冊,并寫了序言。翌年葬其母于桑浦山麓,又一年病卒,年僅36歲,世人惜其英年早逝。也有記載說林大欽是因“酒色而亡”。但家鄉人士舉出實事予以否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