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蟲咬人時,會將整個口器牢牢地嵌入皮膚中,以此來吸血、分泌有害物質。被叮咬兩三天后,蜱蟲產卵或蛻皮時才會脫落。傷口可能會出現輕微紅腫甚至無癥狀,其潛伏期可長達一個月。所以,戶外出游后,建議回家先仔細檢查身體,當發現蜱蟲感染時,切忌暴力拍打蟲體或者硬拔,這樣只會加重癥狀,甚至感染。

螞蟥也是通過吸盤,緊緊附著在皮膚上,吸取血液。螞蟥叮咬雖然不痛,但會引發水腫性丘疹。處理傷口時,切忌直接暴力強拉,否則螞蟥斷裂,其口盤仍吸附在皮膚內會引起感染。建議用食醋或鹽水涂在叮咬處,使螞蟥放松吸盤而易脫落。當然,最好的處理方式還是盡快就醫。
隱翅蟲的體液不論是直接或間接的接觸皮膚,都會導致損傷。表現為條狀或片狀的水腫性紅斑,可能帶有丘疹、水泡或膿點,還會引起附近淋巴結腫大。如果有隱翅蟲落到皮膚上,應盡量彈走,不要直接拍死,否則蟲體液會與皮膚接觸。如果被叮咬,則需要服用抗組胺藥物或糖皮質激素,就近就醫。
首先,要保持冷靜。盡快將留在皮膚中的毒刺取出,因為毒液進入身體的速度非常快,有時僅需要幾秒的時間。建議使用鑷子拔出,不要擠壓傷口,避免在此過程中注入更多的毒液。對于輕微的蜇傷,可以嘗試冷敷、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蟄咬處,也可以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癥狀。一般的輕微癥狀會在數小時或1天內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