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和水蛇皮膚不同,黃鱔皮膚是一層光滑帶有粘液,體表發亮,而水蛇粗磨皮膚粗糙有鱗片,沒有黃色體表那么光亮。觸摸就會發現不一樣了。另外,黃鱔是屬于魚類,沒有信子也就是俗話說的蛇頭,而水蛇是有的,時不時的會突出信子來探測周圍的環境信息。

蛇和黃鱔的生活習性不同,黃鱔一般都是在有水的地方,而蛇一般都是在陸地生活,兩種動物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生活習性,所以就更談不上相互之間攻擊了。之前看科普篇,也知道蛇在水里是不進食的,再加上黃鱔身上的那種黏液,蛇根本拿它沒有辦法,就更談不上吃黃鱔了。而且即使將兩者放到一起,相互之間也不會進行攻擊,除非是體型很大的蛇和小黃鱔在一起,這就另當別論了。
民間文化多半是在做一種警示的寓意,借某種關聯來說明某種事情,其實這里我們就要看它的反面,比如“人心不足蛇吞象”“外甥打燈籠照舅”都是在寓意著一種不好的現象,那么我們就要更清楚地知道其表達的意思,萬不可做“蛇吃黃鱔”的那種自不量力的事情,不僅于自己不利,還可能坑了別人。
從形態特征來說,雖然黃鱔和水蛇有點像,但仔細看看還是有區別的,黃鱔體細長圓柱狀呈蛇形,體長約20-70厘米,最長可達80厘米左右。比水蛇要大。水蛇大多數種類軀體粗壯,體表有黑斑或背部有條紋,鱗片呈脊棱形,半水棲,無毒,以咬殺方法捕食魚和兩生動物。體型要比黃鱔要小,但也有地方品種達到1斤一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