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撫仙湖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間,距昆明60多公里。撫仙湖是一個南北向的斷層溶蝕湖泊,形如倒置葫蘆狀,兩端大、中間小,北部寬而深,南部窄而淺,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為1721米,湖面積216.6平方公里,湖容積為206.18億立方米,僅次于滇池和洱海,為云南省第三大湖。

云南撫仙湖湖水平均深度為87米,最深處有157米,湖容量達189億立方米,相當于12個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深度和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除東北長白山火山口湖——長白山天池外,撫仙湖又是中國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沿湖山川秀麗,勝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狀如玉筍,雄偉峻峭,被稱為“玉筍擎天”;東部有溫泉,當地叫熱水撫仙湖晚霞塘,泉口甚多,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溫一般在40℃左右,水質含硫,是沐浴、療養的理想之地;東北面的回龍山如大象長鼻,故稱象鼻嶺。
南面山間的海門河,僅長一公里多,隔山連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稱“界魚石”,其旁還有一塊石碑。碑上有詩:星云湖棲息之大頭魚,撫仙湖生長的抗浪魚,以石為界,不相往來。古往今來,“界魚石”曾吸引無數游人,現已辟為公園,供人們游覽。
離“界魚石”西側l00多米處,還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門橋,無桅桿的木船可從橋下過往于星云湖、撫仙湖間,橋身精雕細刻,美觀大方。湖中西南面,原有兩個小島,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飲虹橋”把兩島連接起來,明末一夕風雨把橋和小孤山蕩孤山盡。現存大孤山,島成橢圓形,似如雞蛋,面積約半平方公里。上有巖洞,還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側多斷巖,沿島湖水深奧莫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