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厲害。《明史·李善長傳》,《明太祖實錄》和《李韓公家乘》中,對于李善長的記載,就相對較多,對于其評價也比較高,說他是明朝開國功臣,比肩漢代蕭何。其實,這在明朝建國初期,朱元璋分封功臣的時候,也可窺見一斑。

話說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授李善長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4000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而彼時,朱元璋只封劉伯溫為誠意伯,歲祿240石。一個是4000石,一個是240石,這樣的歲祿差距,已經很明顯了!
可見,在朱元璋的眼里,他還是比較看重李善長的,而對于劉伯溫,其實,他是防著一手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很明顯,李善長要略勝一籌。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卻又發現,論謀略,劉伯溫技高一籌!朱元璋明白,老劉的水平,在老李之上,因為每次行軍打仗,出點子,搞謀劃的時候,劉伯溫總能想到他的心里去,換句話說,皇上心里在想什么,他劉伯溫基本都知道。
這得有多可怕?所以,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分封功臣的時候,確實是留了一手,只封劉伯溫為誠意伯,歲祿240石,這一點,劉伯溫自己也明白。所以,后來,他在極力想著要歸隱青田老家,離開應天府這個是非之地,但是,朱元璋愣是不讓,即使后來回去了,又變著法子將其弄回來!因此,論謀略,很明顯,劉伯溫在李善長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