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那么你知道清明節上墳可以提前多少天嗎?清明節為什么是陽歷?清明節為什么要吃青團?針對以上三種疑問,跟小編來一探究竟吧。
清明節上墳可以提前多少天?

1.清明節上墳掃墓可以提前10天。清明節掃墓盡量提前一些,過去有句諺語“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節前一周到兩周都可以進行,不要全趕到清明節這一天,另外最好選在上午七點至下午三點前掃墓,這一天陽氣升旺的時間,是我們祭奠先人的最好時間。因為下午三點后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運氣不好的人、身體弱的人在這個時間段,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給你帶來傷害。
2.不同的地方清明節上墳習俗是不一樣的。浙江麗水一帶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后四”。還有的地方放得更寬,稱“前七后八”。也就是說,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墳都是可以的。清明上墳的時間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古代是在5-7點,即卯時,也即古代歷法中,為一。當然,現在通常不會那么早,但是,鄭博士提醒朋友們,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清明節為什么是陽歷?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清明節為什么要吃青團?
因為青團象征希望和生命。禁火的舊制清明節吃寒食源于周代的禁火舊制。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于國中”的法規,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即在清明節期間不能生火,這個時候只能提前準備好冷食,如清明果(青團)就是其中一種很受歡迎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