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知道我國最大詩歌集是什么?我國最大的詩歌集是清朝康熙年間編制的《全唐詩》,全詩共有900卷,光是目錄就有20卷,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工作量巨大,也很耗時,但是卻給后代帶來深遠影響的著作。
創作作者

《全唐詩》的作者一共有十位,分別是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十人都是翰林官員。
創作背景
清朝康熙年間,滿族的文化開始與漢族的文化共同交融,滿族人自身文化領域就不如漢人,特別是盛唐時期的唐朝,和隋朝,是人才輩出,文化鼎盛的朝代,唐朝更是涌現了一大批詩人,像是浪漫主義的李白,現實主義的杜甫,山水田園的王維,孟浩然,邊塞詩人岑參,王昌齡等,留下了大量的各種題材的詩歌,展現了那個年代的文化風采,是詩歌的鼎盛時期,詩人流派眾多,詩歌類型多樣,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律詩,平平仄仄中式中國文化史的寶貴財富。
創作由來
在康熙年間,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在第五次下江南后就決定編書,命令曹寅接下這個任務,曹寅當時擔任江南織造,他就找來了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開始編書的工作。從五月份到第二年的十月份,全書就已經成型。
創作過程
《全唐詩》的創作并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有前人打好了底,所以創作時間不是很長。僅僅一年就完成,季振宜編《唐詩》和胡震亨編《唐音統簽》的是創作的基底。
《唐詩》是季振宜花費十年創作的作品,一共七百多卷,四萬多首詩歌,從清朝初期就已經開始,也是這個《全唐詩》的基礎部分,胡震亨的《唐音統簽》也有一千多卷。加入別的學者整理收錄的關于唐詩的書本,一起構成這部中國最大的詩歌集。
影響
《全唐詩》作為中國最大的詩歌集,可想而知,影響是巨大的,從幼兒時期,唐詩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啟蒙讀物,唐詩宋詞就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體現,偉大詩人中的詩人給我們還原了唐朝的興衰歷史,從鼎盛時期到逐漸落敗,都能從詩歌中一一體現,是中華文化的結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