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家里的清潔衛生物理機械防治:氣調、來燈誘。化學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噴施或溴甲烷熏蒸(熏蒸對人體危害很大自,熏蒸后注意及時通風,待煙霧散去后方可入內,較危險,慎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RedList)于本周正式宣布圣赫勒拿巨頭蠼螋(Labiduraherculeana)滅絕。圣赫勒拿蠼螋體長可達8厘米,堪稱蠼螋界甚至昆蟲界的巨人。

這種巨頭蠼螋僅能在遙遠的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島上找到。其體型巨大,且是獨一無二的孤島物種,在當地是具有標志性地位的“明星昆蟲”。據最新的紅色名錄稱,“所有證據都表明圣赫勒拿蠼螋已滅絕,但其在一些不為人知的地方仍有一絲存活的可能性。”

圣赫勒拿島是世界上最為偏遠的島嶼之一,最初于16世紀被發現,當時是無人居住的荒島,目前隸屬英國,是英國的海外領土。島上至今仍棲息著數以百計的特有物種。圣赫勒拿島作為昔日拿破侖的流放地而廣為人知。

巨頭蠼螋一般棲息于圣赫勒拿島上的石頭下,而這些石頭被人為移走用于建筑。此外,蠼螋還要面臨來自島上的捕食者老鼠,蜘蛛,以及蜈蚣帶來的威脅。專家認為,這些都是導致圣赫勒拿蠼螋滅絕的原因。圣赫勒拿蠼螋最初由丹麥科學家約翰(JohanChristianFabricius,瑞典生物學家卡爾?林奈的學生之一)發現于1798年,距今已過去了200多年。然而,由于對其分類時產生的混淆,導致其一直被大眾包括昆蟲學家所忽視。最后一次發現活體成蟲已是1967年的事情。而在今年曾經采集到過圣赫勒拿蠼螋的部分身體,盡管很可能是數十年前就已經死掉的個體所殘留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