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龜,龜的一種。生于山中,大者名蟕蠵。藥用價值,龜肉味甘、咸平、性溫,有強腎補心壯陽之功,主治癆瘵骨蒸、久咳咯血、血痢、筋骨疼痛、病后陰虛血弱,尤其對小兒虛弱和產后體虛、脫肛、子宮下垂及性功能低下等有較好的療效。

龜甲氣腥、味咸、性寒,其主要成分為骨膠原、蛋白質、脂肪、鈣、磷、肽類和多種酶以及多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滋陰降火、潛陽退蒸、補腎健骨、養血補心等多種功效。據研究,龜甲對腫瘤也有一定的作用。

龜板是龜的腹甲,又名龜甲、武元板、拖泥板、敗將、神屋。《神農本草經》稱之為“上品”。198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用腹甲入藥。龜板的主體成份為動物膠、角質、蛋白質、脂肪、磷和鈣鹽等,并含無機物(碳酸鈣、磷酸鈣)36.08%,蛋白質36.14%,其他成份17.78%.

滋陰壯陽益腎健骨涼血止血龜血可用于治療脫肛、跌打損傷與白糖沖酒服能治氣管炎、干咳和哮喘。科學研究表明,龜血還有抑制腫瘤細胞的功能。龜膽汁味苦、性寒。據《本草綱目》稱:龜膽汁可治痘后目腫,月經不開。現代醫學研究還表明金錢龜膽汁對腫瘤和艾氏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龜骨主治久咳。龜頭可以醫治腦震蕩后遺癥、頭昏、頭痛等。龜皮主治血疾及解藥毒等,古時還用于治療刀箭毒。龜尿滴耳治聾,治成人中風、舌暗,小兒驚風不語,用龜尿少許點于舌下,神妙。龜糞亦能治病,我國民間有用龜糞治發燒、發熱、和熱性傳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