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次左右,愛迪生發(fā)明電燈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進行試驗。1879年10月21電燈研制成功。為此,愛迪生試驗了近1600種材料。連續(xù)使用45小時后,這個電燈的燈絲被燒掉了。這是人類第一盞具有廣泛實用價值的燈。這種電燈有“高阻力白熾燈”、“碳化棉絲燈”多種名稱,用碳化棉絲制成。

1880年,愛迪生派遣助手和專家到世界各地尋找合適的竹子,大約6000種。其中,日本竹纖維最為實用。可連續(xù)照明1000小時以上,達到經(jīng)久耐用的目的。這種燈叫“碳化竹絲燈”。1874年,兩名加拿大電氣技術(shù)人員申請了一項電燈的專利:在玻璃泡下填充氮氣,在帶電的碳極上發(fā)光,但電氣技術(shù)人員沒有足夠的錢繼續(xù)完善這項發(fā)明,于是在1875年將專利賣給了愛迪生。愛迪生購買了一項專利,并試圖改進這種燈絲。

最終,在1880年,愛迪生生產(chǎn)了一種碳化竹長絲燈,持續(xù)了1200小時。然而,美國專利局裁定愛迪生發(fā)明的碳纖維白熾燈無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后,亨利·戈培爾贏得專利,最后愛迪生從戈培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專利。在英國,斯旺起訴愛迪生侵犯專利權(quán)。后來,在法庭之外和解,并于1883年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yè)。斯旺后來把自己的股份和專利賣給了愛迪生。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胡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后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jié)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發(fā)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但他明白,頭發(fā)與胡須性質(zhì)一樣,于是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么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nèi)。可由于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于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并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jié)果。接通電源,燈泡發(fā)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