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與他的發明:同步發報機的電報機,一次傳遞一個訊息,而且同時交換信號,由于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制造出二重發報機,18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留聲機:1877年12月的一個夜里,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留聲機第一次留下了聲音,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后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
電燈—光明的使者: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于是他和夢羅園的伙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制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后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制造的方法,終于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復印機: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后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后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
18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采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于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后終于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
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造一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電站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他在純科學上第一個發現出現于1883年。試驗電燈時,他觀察到他稱之為愛迪生效應的現象:在點亮的燈泡內有電荷從熱燈絲經過空間到達冷板。愛迪生在1884年申請了這項發現的專利,但并未進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學家利用愛迪生效應發展了電子工業,尤其是無線電和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