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期《曉說》中,高曉松推薦自己最喜歡的幾本書:1、黃仁宇:《萬歷十五年》。高曉松在這期節(jié)目中推薦以歷史書為主。他推薦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因為中國寫歷史的方式,一直都按照道德的方式來寫,而這本書卻挑出了傳統(tǒng)窠臼,用經(jīng)濟的眼光來看待歷史。

高曉松說:“我們治歷史的方式,并不是讓你看明白一個事兒,而是讓你把一個一個人的道德當(dāng)做鏡子。歷史不是以道德驅(qū)動的,歷史其實很大一部分是以經(jīng)濟來驅(qū)動的。所以大家為什么說《萬歷十五年》你看到的時候很高興,因為它開始從這個角度來寫,提供了非常嶄新的角度。”

2、錢穆:《國史大綱》。《國史大綱》是中國近代歷史學(xué)家錢穆所撰寫的一本通史性論著,著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高曉松說:“如果你要看歷史書的話,我覺得你可以集中把錢穆的書看一遍。”在他看來,“在傳統(tǒng)視角下,寫到錢穆就寫到頭了”;“錢先生是沒出過國的,而且錢先生不太喜歡出過國的那些人,不喜歡他們以科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人類學(xué)的方式來框定中國的歷史。

比如錢先生就不喜歡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來劃定中國的歷史階段,因為中國沒有很長的封建社會階段,漢朝初年以后,郡縣制確立了以后,就是一個中央集團的高能的郡縣制官僚體制的國家,后來還有科舉制度,西方人做歷史研究的時候都沒有這樣的案例。”

3、錢穆:《晚學(xué)盲言》。錢穆先生晚年力作。高曉松說:“他的《晚學(xué)盲言》是非常值得看的書。其實是雜談,就是他瞎了以后他就在那兒口述,他太太在那記錄,就像貝多芬耳朵聾了之后,寫出了偉大的交響樂,因為他聽見了天籟,錢先生也是,瞎了以后心里明亮極了,就非常空明地把中國的歷史說的非常的透。”

4、施展:《樞紐》這是高曉松這次薦書中唯一一本非經(jīng)典作品:“叫施展的那個年輕人,寫的一本書叫《樞紐》,是少見的一位青年歷史學(xué)家,以極龐大的視野去重述中國歷史的格局。雖然你看到后來有些地方力有不逮,但是你能明顯地感覺到野心。”

5、王小波:《萬壽寺》。“人生首先要活得長,因為活得長才見自己,然后再長可能見眾生。我還沒到那一步。但我活過45歲的那年,我特別的高興,因為我活得比王小波長了。”高曉松說:“王小波是我一直非常熱愛的白話文作家。……這次(指上月的世界讀書日)他們說你就開四本書的書單吧,這四本書就包括王小波的《萬壽寺》,還有《百年孤獨》、《麥田里的守望者》、《槍炮細(xì)菌與鋼鐵》。如果僅僅有四本書的話,我覺得這四本書是一定要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