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酒如命的古龍因肝硬化、靜脈出血,在臺灣逝世,年僅48歲。古龍一生寫了100多部武俠小說。他的江湖地位雖不及金庸,卻把詩歌帶進武俠小說,讓武俠進入文學殿堂。離開塵世,返回本來,他在人間只逗留了四十八年。古龍成名很早,但死得也早。有人說他死于酒色,但他明知是慢性自殺,為何不加以節制呢?一個人如果沉溺于酒,必定有他傷心的事,而傷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

這是古龍自己的說法。自古多情空遺恨。明知無可奈何,卻還要抓住不放,還要苦苦追求。如同花朵,過于燦爛地開放,反而更迅速地凋謝。也許古龍并不這樣看。人生在世,該當痛快,如不痛快,活到一百歲又有何趣?

浪漫詩人拜倫說:甘愿轟轟烈烈短命地死,不愿平平庸庸長久地活。古龍常年酗酒,過量的杯中物損害了他的肝臟。步入中年后,健康日益不佳,一方面由于他的縱情酒色,另一方面又因為幾次家庭破裂,生活沒有規律,終于導致肝硬化晚期發作。他住進醫院后,在朋友的勸導下,戒了半年酒。但身體稍稍好轉,便又恢復了過去的神勇,終因肝昏迷再次入院。

古龍平時以酒當水,成箱地購進“xo”白蘭地,花在酒上的錢不計其數。酒來就干,頭一仰就是一大杯。但在寫作時是例外,卻是滴酒不沾。就像楚留香與人比武時絕不沾酒。他寫作時喜歡抽煙。右手握筆,左手執煙,一根接一根,抽個不停。寫一個通宵、可以抽掉兩包香煙。

煙與酒一樣,也能蠶食人的生命。晚年的古龍,仿佛已經菲薄人生,悟透生死,將什么都已看得很淡。本來,他如果愿意動手術,也許還能多活幾年,但他堅決不愿做手術。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病情緩解,又耐不住寂寞,堅持要出院。而且,他再次酗酒,導致食道破裂。

1985年9月21日,古龍終于安詳地閉上了他的雙眼。從此不再有歡樂,也不再有悲痛,從此永遠安詳而寧靜。他的朋友和學生丁情在《古大俠的最后一劍》中,記載了古龍臨終前的情景:對于酒的執著,大概沒有人能比得上古大俠、他三番兩次的因酒而住院,換了別人,早已怕酒怕得要命了。可是我們的古大俠卻照喝不誤。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已中了酒毒?還是不怕死?抑或是他借酒來逃避什么?這些問題,沒有人能回答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