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五號不用的原因是它的造價太高。土星五號火箭的自重就有3038噸,但是近地軌道的運送能力也只有118噸的水平。土星五號發射1次的成本是5億美元。這是什么概念?同時期的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造價也不過4.5億美元。也就是說我們把一個118噸的東西送到近地軌道需要花掉一艘滿載排水量94000噸的核動力航母的錢。從運載的角度講,其效率真的非常低。
新時代SpaceX的獵鷹-9在這方面就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獵鷹-9的自重為549噸,近地軌道投送質量為22.8噸。近地軌道的投送質量達到了火箭自重的4.15%,而土星五號是3.88%。這方面進步雖然看上去不是很大。但是其單次發射的費用降低到了6200萬美元,換算到土星五號當年的幣值,單位耗資降低了90%以上。實際上以獵鷹-9的技術,投送能力還能提高很多,不過這個火箭是能夠反復使用的,發射后可回收,所以才能大幅度的降低成本。火箭在發射后會自動落回地面,并且發動機會多次點火控制火箭的下落速度,從1300m/s降低到2m/s,如果發動機的燃料全部用來發射,那么很明顯能夠提高的運載量還會更多。總的來看,得益于多年的技術進步,SpaceX的獵鷹-9火箭前景還是非常光明的。
目前美國SpaceX的目標主要是將航空航天商業化。雖然幾十年前美國人確確實實是登上了月球,當時美蘇在航天領域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但是這種競爭更多的是政治任務,其政治意義也遠大于實際意義。當時美國開發的土星五號,蘇聯開發的RD-170等發動機雖然性能確實很牛逼,但是仍然是遠遠不足以滿足航天商業化發展需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