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在山西省。北岳恒山位于大同市東南方,主峰位于渾源縣境內。恒山號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里,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立,氣勢雄偉。恒山主峰玄武峰,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海拔高度為五岳之冠。

恒山,被稱為紫岳、恒宗、常山,被譽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相傳四千年前,舜巡狩四方,北到恒山,見這里山勢雄險,遂封恒山為“北岳”。秦始皇執政,朝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為天下第二山。
秦始皇曾來恒山巡游,漢武帝也曾來恒山朝拜,唐代帝王更著文對恒山加以贊頌,宋代皇帝對恒山頂禮遙視。北魏時,太武帝拓跋親自登臨恒山天峰頂。明、清兩代帝王,也派使者到恒山祭祀,才子名人文學家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也都游覽恒山勝地,留下了吟頌恒山的詩句、墨跡。
西漢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廟,迄今已有兩干多年的歷史。飛石窟內的主廟,始建于北魏,唐、金、元代重修。明清時,恒山建筑林立,祠宇樓臺聳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之稱。恒山作為道教活動的場所由來已久。傳說中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恒山隱居潛修的。
恒山自然景觀很美。這里千峰競秀、層巒疊翠,崖壁峭立,奇洞藏嬌,煙云繚繞,溪澗潺流,百鳥爭鳴,古有十八景,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懸宮寺等十多處建筑。歷史上,許多著名學者對恒山都有過動人的描繪,漢代歷史學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岳之高游”的描繪。唐代賈島北岳廟》詩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側”的贊嘆。唐代大詩人李白則在恒山留下墨跡“壯觀”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