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五經,都是指《詩》、《禮記》、《春秋》,原為四書六經,后來在焚書坑儒過程中,《樂》被徹底銷毀,從此民間失傳,最初由漢武帝所設,后經孔子綜合整理,成為儒家教學的基本書籍。

一、《詩經》:該書記載了西周至春秋時期的民歌三百余首,據記載,周代有采詩官,每年春天搖鐸,一種形似編鐘的樂器,召集民眾收集民歌樂譜,《詩經》主要分為風、雅、頌三部,《周頌》產生最早,因為貴族所作,故多為祭祖歌、頌神歌。
二、尚書書:這是最古老的記載皇室言辭的書,里面有許多周商時期的重要史料,據說最早是由孔子整理而成,但后來經焚書坑儒,幾乎全毀,但后來魯恭王在搜尋孔宅時,又發現另有一部《尚書》,經后人校訂,比原來多了16部。
三、《禮記》:事實上,《禮記》有兩種版本,一種是由戴德編撰,另一種是由他侄子戴圣的《小戴禮記》,我們現在稱之為《禮記》,它主要涉及先秦時期的禮法制度,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喪葬禮儀、服飾、師生交往、祭祀程序、孝道等。
四、《周易》:主要講的是周代占卜的哲學知識,陰陽八卦、五行水火皆出自其中,最初只在民間流傳,后來發展壯大后出現分化,形成儒門易、筮術易、道易。
五、《春秋》:主要講魯國的歷史,但語言含蓄而又簡潔,因而出現了不少補充的著作,代表作品有《左傳》、《公羊傳》、《谷梁傳》,之后又有《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