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
《詩品》的作者鐘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作為《詩品》全書中品第最高的詩人、中國詩歌抒情品格的確立者,在詩史上具有“一代詩宗”的歷史地位。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曹植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人,很有才華的詩人。但在政治方面沒有什么天賦。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是曹植,但是沒有傳位于他。曹植作為魏晉時期建安文學的“建安之杰”,后世對他的評價很多,主要有《文心雕龍》、《文選》及與蕭統同時期的鐘嶸對曹植的評價。
在《文心雕龍》中,劉勰對曹植的詩歌辭賦給予空前高度的關注和贊揚,劉勰說曹志既能做四言詩又能做五言詩,這是對曹植能力的肯定。但是劉勰本人并不是很喜歡五言詩,蕭統在《文選》中對曹植的五言詩很是重視,因為《文選》中大部分詩歌都是五言詩,只是選取了幾首四言詩,還都是曹植的作品。
劉勰評論曹植的樂府詩“故事謝絲管,俗稱乖調,蓋未思也”,因為劉勰推崇詩歌要詩聲都要雅致,而曹植剛好對上劉勰的胃口,眾所周知,曹植的詩歌大多朗朗上口,韻律美十足,且曹植精于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