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詩人(唐貞元、人),隱居圃田(河南省縣)。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傳說詩人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他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現僅存七絕詩4首。

初唐詩歌仍處于陳隋時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圍的文人詩作浮艷柔麗。上官體綺錯婉媚。只有魏徵、王績、王梵志等少數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詩歌的內容和形式才有所開拓。但他們仍未擺脫六朝后期“采麗競繁”的影響。真正廓清梁陳詩風影響的,是武后時期的陳子昂。
他提倡“漢魏風骨”,以復古為革新,抵制浮靡詩風。與他略同時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問和文章四友(李嶠、崔融、蘇味道、杜審言),他們的作品多是奉和應制、點綴升平,但他們其他題材詩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審言的詩。但他們的主要貢獻在律體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稱為五、七言律詩定型的奠基人。
寒山,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寓居浙東天臺山。唐代著名詩僧。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自號“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