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代表作應(yīng)該《春曉》、《過故人莊》、《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夜歸鹿門歌》、《夏日南亭懷辛大》、《與諸子登峴山》、《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留別王侍御維/留別王維》、《秋登蘭山寄張五》、《秋登蘭山寄張五》、《歲暮歸南山》、《早寒江上有懷》、《早寒江上有懷》、《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渡浙江問舟中人》、《送杜十四之江南》、《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孟浩然生當(dāng)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yīng)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xué)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dāng)R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孟浩然在荊州一帶多所游覽,夏,孟浩然患背疽,臥于襄陽,當(dāng)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孟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y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逝世。孟浩然的詩在藝術(shù)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40歲游長安,應(yīng)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在此前后,他還曾游歷揚州以及湘、贛、蜀的一些地方,也曾滯留洛陽.開元二十二年(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