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玉環(huán)歷史上在馬嵬驛已經(jīng)死掉了這個說法可信度是最高的,不過有人說,楊玉環(huán)可能死于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后,認為"賊本尚在",請求再殺楊貴妃以免后患。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遂縊死于佛室"。

也有人說楊玉環(huán)可能死于亂軍之中。此說主要見于一些唐詩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占據(jù)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之句。
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于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見血的。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并非被縊而死。
還有人說有人說她系吞金而死。這種說法僅見于劉禹錫所用的《馬嵬行》一詩。劉氏之詩曾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回轉(zhuǎn)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陳寅恪先生曾對這種說法頗感稀奇,并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里兒中",故而才與眾說有異。然而,陳氏并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里兒中"才傳得此說。
還有人認為,楊貴妃并未死于馬嵬驛,而是流落于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蓋另有所長。如果以"長恨"為篇名,寫至馬嵬已足夠了,何必還要在后面假設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職是之由,俞先生認為,楊貴妃并未死于馬嵬驛。
除非之外,還有的說法是楊貴妃遠走美洲。臺灣學者魏聚賢在《中國人發(fā)現(xiàn)美洲》一書聲稱,他考證出楊貴妃并未死于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往遙遠的美洲。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今天,楊玉環(huán)的最終下落和死因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