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印尼海嘯,已經造成22.6萬人死亡。此次印尼海嘯震級達到9.3級波及范圍廣多。這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而地震引發的海嘯次生災害更為嚴重,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此我們回顧一下2004年印尼海嘯的情況,以及印尼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

印度洋海嘯,也稱為南亞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消亡邊界。地處安達曼海。震中位于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里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里氏規模8.5至8.7。其后香港天文臺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最后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
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引發海嘯高達10余米,波及范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汪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印尼海嘯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截止到2005年1月2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22.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并且死亡人數仍舊不斷攀升。在2004年12月26日的大海嘯中,印尼受襲最為嚴重,據印尼衛生部稱,該國共有238945人死亡或失蹤。已經確認死亡的人數達到111171人,失蹤人數則為12777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