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八子在宮中的位分是“太后”,謚號“宣”,史稱“宣太后”。宣太后本是楚國人,百后成為秦惠文王的姬妾,稱羋八子。前306年,秦武王因舉鼎而死。因秦武王無子,他的弟弟們爭奪王位。趙武靈王派代郡郡相趙固將度在燕國作為人質的公子稷送回秦國。在宣太后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公子稷繼位,即秦昭襄王。

魏冉隨后平定了王室內部爭奪君位的動亂,誅殺惠文后及公子壯、公子雍,將秦武王后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輔政。秦國后宮知分八級:皇后、夫人、美人、良人道、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羋月位份是“八子”,因此被稱為“羋八子”。
宣太后主政時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主政。宣太后及四貴的專權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力,造成了秦國國內只知有太后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版。魏國人范雎逃亡至秦國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議收回五人的權力,以免造成淖齒、李兌那樣弒君篡國的權禍亂。秦昭襄王采納范雎的建議,廢宣太后,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驅逐出首都咸陽。
據記載知,秦國后宮分八級: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道、少使。羋月位份是“八子”,因此被稱為“羋八子”。只能說,這個位份專在秦國后宮地位一般,但羋八子有兒子,而且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在朝里做官,這些都是她最終登頂太后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