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八子生了三個兒子,秦昭襄王嬴稷(病逝)、涇陽君嬴芾(不詳)、高陵君嬴悝(病逝),宣太后病逝的。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趙氏,名則,一名稷,咸陽(今陜西咸陽市)人。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早年在燕國為人質(zhì)。秦武王去世,回國奪位,是為秦昭王。即位初期,宣太后當權(quán)執(zhí)政,外戚魏冉處理庶務(wù),任用白起為將軍,先后戰(zhàn)勝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今湖北江陵市)。
聽從范雎之言,奪取宣太后、魏冉的權(quán)柄,正式親政。文以范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帥,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發(fā)動長平之戰(zhàn),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于咸陽,結(jié)束了周朝八百年統(tǒng)治,奠定了秦國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勝利基礎(chǔ)。
然而,長年征戰(zhàn),民生凋敝,受到了東方諸侯國的聯(lián)合打壓,之前戰(zhàn)果一一丟棄。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謚號為襄。
涇陽君:即公子巿(一作公子池)。戰(zhàn)國中期秦國封君。宣太后之子,昭王之弟。初封涇陽(今陜西涇陽)。
昭王十六年(前291),封于宛(今河南南陽),與穰侯、華陽君、高陵君并稱“四貴”。四十一年(前266),昭王免穰侯相職,次年他與穰侯都被逐到封國。
高陵君:即公子悝。戰(zhàn)國中期秦國封君。宣太后之子,秦昭王弟。初封高陵(今陜西高陵)。昭王十六年,封于鄧(今河南孟州西)。與穰侯、涇陽君、華陽君并稱“四貴”。四十五年(前262),被逐到封國,死于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