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八子與秦惠文王共生育了三個兒子,分別為秦昭襄王嬴稷、涇陽君嬴芾以及高陵君嬴悝。但羋八子似乎并不得惠文王的寵愛,因為直到惠文王去世,羋八子的品階也沒有得到提升。

秦惠文王嬴駟在公元前311年去世,其與王后惠文后所生的兒子嬴蕩即位,是為秦武王。而嬴蕩登基后,羋八子的日子更加難過,她與兒子嬴稷作為人質被送到燕國,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從未想到還有咸魚翻身的日子。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蕩與大力士孟說等比賽舉鼎,因意外砸斷脛骨,不治而亡。這樣即位僅四年,年僅二十三歲的秦武王嬴蕩便匆匆謝幕了。因嬴蕩無子,他死后,他的弟兄們紛紛對王位展開了爭奪。
當時王位的熱門人選是惠文王的庶長子嬴壯和羋八子的次子嬴芾。秦惠文王的王后惠文后和秦武王的王后都支持嬴壯即位;而嬴芾的舅舅、即羋八子的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在朝中身居要位,力挺外甥嬴芾。
就在這兩派爭得不可開交之際,趙國的國君趙武靈王想立一位親趙的秦王,支持在燕為質的嬴稷即位,于是護送嬴稷回國爭奪王位。當時,迫于趙國的壓力,再說贏稷也是自己的親兒子,羋八子及魏冉等人轉而支持嬴稷即位。
嬴稷在公元前306年即位,是為秦昭襄王。嬴稷即位后,實權由生母宣太后(羋八子)及舅舅魏冉把持。宣太后在當政期間,還是比較有作為的。嬴稷即位之初,局勢并不穩固。嬴壯在惠文后及武王后的支持下,自立為“季君”,與秦昭襄王分庭抗禮。
公元前305年,宣太后在弟弟魏冉的協助下,處死了惠文后、嬴壯及支持叛亂的宗室及大臣,又把武王后驅逐到娘家魏國。同時,宣太后把自己的兩個弟弟分別封為穰侯和華陽君,又把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封為涇陽君和高陵君。這四人在當時的秦國權勢熏天,號稱“秦國四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