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既是伏羲之妻,又是伏羲之妹。這也是伏羲、女媧系兄妹的驗證,他們同出一源。在典籍和古代帛畫中,伏羲女媧都是成對出現的交尾人首蛇身形象。她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一般認為,女媧傳說很可能是遠古母系社會的折射。《楚辭·天問》云:“女媧有體,孰制匠之?”《初學記》卷九引《帝王世紀》云:“女媧氏,亦風姓也,承包犧制度,亦蛇首人身,一號女希,是為女皇。”《路史·后紀》卷二引《風俗通義》:“女媧,伏希之妹。”如上,女媧也是個神通廣大的大神,其形象與伏羲一樣乃是人首蛇身,且佐伏羲而治。

他們很可能是由華胥分化出的兩個兄妹氏族,這或是伏羲、女媧兄妹說的來源。由于兄妹成婚與儒家傳統的道德觀念相抵牾,遂造成這一傳說在華夏族的流失。女媧神話的原型是什么呢?試看,“有蟜氏”,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引古本作“有媧氏”,并指出“炎帝黃帝皆有媧氏之女”,而《太平御覽》卷七八引《帝王世紀》則云“有喬(喬)氏”。《康熙字典》則將“蟜”作“媧”。朱起風《辭通》認為,“媧”字先訛作“蝸”,形與“蟜”近,因此致訛。有蟜氏實則正是有媧氏,即是傳說中的女媧!
《說文解字》卷十三蟲部:“蟜,蟲也。從蟲,喬聲。”“蟜”系“蟲”類,“蟲”便即蛇,有蟜氏即蛇氏。《文選·魯靈光殿賦》注引《玄中記》云:“伏羲龍身,女媧蛇軀。”王逸《楚辭·天問》注云:“女媧人頭蛇身。”“蟜”之稱號更與女媧蛇身的圖騰屬性相合!女媧氏即有媧氏即有蟜氏,庶可成立矣。《繹史》卷十一引《遁甲開山圖》云:“古有大禹,女媧十九世孫。”據陳剩勇、呂琪昌等先生的研究,夏人正源于東南地區。禹妻涂山氏。《世本》云:“禹納涂山氏女,曰嬌,是為攸女。”
司馬貞《史記》索隱引作:“禹娶涂山氏女,名女媧。”《太平御覽》卷三五引《帝王世紀》云:“禹始納涂山氏女,曰女媧,合婚于臺桑。”涂山氏又稱女媧,禹的遠祖伏羲也與有蟜(女媧)氏通婚。涂山氏地望在安徽蚌埠,禹所娶女媧(涂山氏)或系有蠕氏后裔。二族或向有通婚之俗。接下來要揭破一個以往論者從未涉及的問題,那就是伏羲、女媧與黃帝、炎帝的關系。《大戴禮記·帝系》云:“少典產軒轅,是為黃帝。”少典一向被視作是黃帝之父。伏羲氏正是傳說中的少典氏,女媧氏正是少典氏的婚配氏族有蟜氏,而伏羲氏與女媧氏結合孕育了炎帝和黃帝兩大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