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大姓是王姓。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對全國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9288.1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25%。據介紹,我國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19%;第三位是張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6.83%。

姓氏人口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的姓有10個,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萬人多于1000萬人的姓氏有12個,依次是:徐、孫、馬、朱、胡、郭、何、高、林、羅、鄭、梁。
風姓:乃人類始祖伏羲之姓。相傳,6500多年前,人類的始祖伏羲帶領人來到河南淮陽,繁衍生息。他規定了姓氏,制訂了婚嫁制度,教人結網捕魚、飼養牲畜,教人們烹制食物,推演出了八卦,制造武器用于戰斗。伏羲氏姓“風”,因此“風”成為中華第一個姓。
相傳姓氏很早就存在了,后來北宋錢塘的一個書生,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作為兒童識字讀物,這就是后來的《百家姓》。雖然他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因此流傳至今,印象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411個姓,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由于當時宋朝的皇氏姓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為孫,李是南唐的統治者——李后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的開場白——“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