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制造中國第一架飛機的人是馮如.馮如,被譽為中國航空之父。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燕塘表演飛行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短暫的一生似流星在天河這里墜落,但他的英魂卻似旭日在這里升起,照亮了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前路。

馮如,原名馮九如,1884年出生在廣東恩平牛江鎮杏圃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排行第五。恩平是廣東有名的僑鄉,很多人赴海外謀生。馮如12歲時,他在美國做小生意的舅父吳英蘭回鄉探親,當時小馮如已經因家庭貧困輟學多年,聽到舅父講美國社會的發達后,便希望能隨其到美國謀生。
征得父母同意后,馮如隨舅父到了美國舊金山。在那里,他目睹了美國機器工業的強大,內心受到巨大觸動,他在日記中寫到:“嘗謂國家之富強,由于工藝發達,而工藝發達,必有賴于機器。非學習機器不足以助工藝之發達。”他深刻認識到機器工業對于國家富強的重要性。白天,他在工廠做工,晚上學習各類技術知識和英語。經過十年的學習積累,他已經精通機械和電機方面的專業知識,并熟練設計和制造出小型發電機、抽水機、打椿機、無線電報機等一批機器,在美國社會得到廣泛贊譽。
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自制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1904年2月,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爆發,至1905年5月結束。1905年9月,日俄在美國的調停下簽訂《樸茨茅斯和約》,和約規定將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口、大連及附近海域轉讓給日本,從長春到旅順口的鐵路也交給日本。這兩件事給了馮如極大刺激,他說:"是(指制造機器)豈足以救國者。吾聞軍用利器,莫飛機若,誓必身為之倡,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茍無成,毋寧死!"從此,他立下了航空救國偉大理想,決心以一技之長報效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