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作者是北宋詩人王安石。王安石是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梅花》的全詩原文如下: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白話文釋義: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梅花是中國傳統(tǒng)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fēng)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fā)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征。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zhì)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警世賢文之勤奮篇: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少壯不知勤學(xué)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警世賢文》是先輩總結(jié)出來的為人處世教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說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寓意沒有經(jīng)過痛苦的千錘百煉,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質(zhì)不會輕易的來到,所以說,在痛苦中磨練自己,生命之火花才會閃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