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飲水思源,那湘江的源頭在哪里呢?關于湘江的源頭,說法很多,比較流行有兩種。一是流傳了幾千年的說法,是源于靈渠所在地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南部的白石鄉境內的上桂河,也叫白石河。二是河源在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境內的瀟水(上游稱大橋河,下游稱瀟水)。

第二種說法認為,藍山縣至永州市蘋島河段(瀟水)是湘江干流,為湘江正源,而第一種說法中的上桂河至永州蘋島(零陵區城北)河段為湘江支流或叫湘江西源。
湘江,是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湖南省內最大的河流。對于湖南人民來說,那是母親河,千百年來奔流不息的湘江哺育了湖南人民,就像長江、黃河對于中國人的意義一樣,重要得不能再重要。湘江縱貫整個湖南省,湘江流域是湖南省人口最密集,發展水平最高,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最發達的區域。
即使在古代,湘江也是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古代中國的核心區域主要集中在黃河、長江流域,而嶺南地區則長期漂流在華夏體系之外。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遠征嶺南,將南方拉入整個華夏體系。在其遠征嶺南的過程中,通過挖掘靈渠,將湘江和漓江連通起來,溝通了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湘江在秦軍輸送兵力、后勤補給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統一。
秦朝統一中國之后,湘江便捷的水運,免去了人們翻越南嶺山脈之苦,人員、貨物往來于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更加快捷,加強了嶺南地區和中原地區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今長沙市設湘縣。晉朝時,設相當于省一級的湘州,湘州州治在今長沙,成為湖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就是說,不管湘縣也好,湘州也罷,都是和湘江脫不開關系的。

















